导语
今天的我们,在疫情神出鬼没的不确定环境下,短期里面对着极大的困境。
面向未来,除了思考数字化在营销、管理、服务等领域的赋能,更少不了对线下活动立身之本的思考。
刘润总的这篇【让所有线下,都成为目的地】的文章非常适合会展业。疫后回归,愿更多活动做出目的地风范!
正文
2018年1月,北辰购物中心亚运村店闭店停业。北辰购物中心,曾是北京北部最大的购物中心,也是最赚钱的购物中心,年收入最高达12亿。但从2012年开始,北辰购物中心业绩开始下滑。到了2017年,偌大的购物中心,半年的营收只有8000多万。2018年,走过了17年的北辰,正式闭店停业。
— 1 —
什么目的地?
— 2 —
什么是内容?
我先问一个问题。你知道“买”(Buying)和“逛”(Shopping)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我想“买”一条裤子。我有我喜欢的牌子,我有我常买的样子。到了商场,看导引牌,那个牌子在3楼。直接电梯上3楼,买了就走。结束。15分钟。别说3楼了。30楼,我也15分钟搞定。
这就是:买。有确定的购买标的。我只不过需要一个渠道,拿了就走。就像我的油快没了,我只不过需要一个加油站。加了就走。
那什么叫“逛”呢?
女孩子和老公去逛街。老公去3楼买裤子了。女孩子就从1楼开始“逛”。换季了,家里还缺条连衣裙。然后为了这条裙子,她从1楼逛到5楼,从5楼逛到1楼。在一楼碰到老公。老公问,这么大包小包是什么?哦,是大衣,是包包,是精致的盘子,是粉底液,是洗发水……哎呀,裙子忘了买了。你再等等我。
这就是:逛。逛,看似有明确的购买标的,其实没有。我逛着看着,看着逛着。看什么呢?看内容。款式、风格、流行趋势,都是内容。突然,一个“内容”打动我了,就买了。逛的本质,是消费内容。
你注意到没有,淘宝最近的slogan都换了。改为了“太好逛了吧”。为什么?因为以前,大家把淘宝当成一个“加油站”,有东西想“买”的时候,才会打开淘宝。然后,买了就走。但是淘宝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目的地”,让大家有内容可以消费,可以逛。逛着逛着,就买了。
所以,什么是目的地?目的地,就是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内容的地方。比如博物馆,比如画展,比如动物园,比如南极。这些都是目的地,这些,都是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内容的地方。只有用让人欲罢不能的内容吸引大家来,然后才会“逛着逛着就买了”。
那线下零售,怎样才能把自己打造成目的地呢?电商平台也在把自己打造成目的地,线下零售,和它们的差异会在哪里呢?
建立在线下丰富的感官体验上。
润总,您去过南极。现在互联网发达了,网上也有很多南极的视频。您觉得因为有了这么多视频,南极就不值得去了吗?当然不会。您亲临现场所获得的丰富感官体验,是单纯的视频永远没有办法比拟的。
所有内容,都建立在感官上。互联网所能传递的感官体验,只有听觉,和视觉。现在不是说元宇宙吗。扎克伯格做了一款手套,据说能给元宇宙增加触觉。但是人类有五感,大部分触觉,和所有的嗅觉、味觉,都是没有办法在互联网上获得的。即便是视觉,线下视觉的体验感,也永远不是4K屏幕所能包含的。
不要和线上对抗。线下零售,要和线上互补。补什么?补“全感官内容”。感官体验越丰富,线下越会成为让人欲罢不能、非去不可的地方。
有意思。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全感官内容”呢?
— 3 —
全感官内容 = 质感,沉浸感,参与感
(富森美线下展览)
最后的话
来富森美之前,先不要做决定。
说得多好。霸气的slogan。富森美的底气,有它利润率的支撑。而它的利润率,有它“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目的地”的理念的支撑。
感谢刘总的分享。深受启发。
不是大环境不好了,是和大环境相处的方式变了。线下零售想要活得好,要和互联网互补,而不是对抗;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目的地,而不是加油站;要让用户为了逛而来,然后因为喜欢而买。
刘总说,富森美有了这个意识之后,还在升级加码,联合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艺术家、家居美学达人、生活方式主理人,让正在成都运作的新项目,成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目的地。祝福刘总。
也祝福所有在线下零售,不断探索的创业者。
祝你们,成为目的地。
会展业务优质培训及交流活动提供者
会展业务|领导力|情商课程
长按二维码加负责人为好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赛诺迅会展资讯):刘润:所有的线下,都要成为一个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