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由于我来自于会展交流日的参会者群体,做过他们的工作,对他们的追求感同深受;又由于职业关系,不断的走进企业,同时,几乎每周都有人向我咨询问题;除了这些自然而然的信息收获,赛诺迅还不时刻意做一些行业调查。由于这些条件,对内容方向的把握在我来说只需要把收集到的需求按集中度与重要度排序,和演讲人联手提交内容就好。塑造交流日灵魂的关键更多在于选好演讲人,保障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有最好的展现。

 

我讲自己的3个行动准则:

 

一、定最高的目标,柔韧的坚持

 

每一年策划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是我最陶醉的时候,对着办公桌前的这块白板,可以纵情狂想,按自己认知范围内最理想的画面铺排演讲人与内容,脑海里想的很多都是国际范围内的新锐品牌,C2是其中之一。

 

狂想的陶醉不能延续很久,一旦真刀实枪的沟通开始,策划人就会开始收到像下方这样的拒绝。

 

这时候需要韧性与方法。下方3位:上海百文会展有限公司的桑莹副总经理;C2亚太区CEO都是第二年邀请成功;深圳环悦的姚纪广董事长是邀请的第3年。

 

1次拒绝不等于没戏,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演讲人当年不能参与,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策划人可以继续尝试。

 

策划人的认知范围是策划产品的局限,有飞毛腿、千里眼、顺风耳的策划人给参会者呈现的眼界才够大够精彩。

 

这几天,我又陷入会后大脑被掏空的状况,幸运的是还知道只要在下面这4个方向的努力程度超越业内其他活动,交流日就可以保持在大家心中的位置:

-迈进更多国家

-感受更多活动

-拜访更多客户

-聆听国内外、行业内外同行的声音

 

二、做演讲人(以及认识演讲人的人)愿意结交的人

 

今年的19位分享者(不含3位主持人)中近1/3是朋友推荐或帮助邀请来的;李倩老师在去年是陌生人,在今年成了愿意鼎力支持交流日的跨界朋友。去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对今天的会议内容策划人非常重要的新本领,其中有一条是交友,今年不再详述。

 

简单的说我的准则如下:

 

  1. 把事情做到最好,成为人们的首选,这时帮你就成为帮自己-因为自己享用的产品会更好;有时帮你的人连这点私心都没有,因为卓越可以让人由衷喜爱。
  2. 有感恩心,表达感谢,更努力回馈,让今天帮助我们的人明天更成功-这需要成为长期的操守,而不是短期的交换。下面这块内容共创榜,也是一种由衷表达感谢的方法。

 

三、全力支持演讲人的内容开发,让他们更容易取得成功

 

我们的演讲人全部是精英,有最闪亮的思想和被验证过的成功经验。即便如此,会议策划者依然可以给他们提供两方面支持:

  1. 用户视角
  2. 结构化表达 (清晰的内容架构)

 

交流日的大部分演讲话题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邀请演讲人说他们的想法,在倾听的过程中一起提炼要点,记录并和他们确认,发去提纲供他们参照。下方是桑莹总用半个小时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们确认的一个便于她再加工的内容线索。目的是节约分享者的时间,让貌似复杂的工作变得更清晰、更容易。

杭州国博的演讲稿改了不止3稿,他们精益求精,我奉陪多轮讨论。

 

深蓝数聚从第1稿到3稿,在内容、标题到呈现方式都脱胎换骨,这个过程像一个开小灶辅导的过程-只要演讲人愿意。

 

交流日和演讲人之间不是提供一个台子请你随便讲的关系,是我们要全力托举您,确保您在这个舞台取得成功的关系。

 

流光溢彩不是随随便便来的,耐心打磨才更闪亮。看大家在刚出炉的2018会后评估中怎么说:

在保障参会者投资回报之上,交流日对参会者的心情也做以规划。下篇我为大家分享这方面的目标以及举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