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高兴的事儿,第一是欣赏交流日的会后大片儿,看到就会重温和大家在一起的感受:愉快!您瞅瞅,是这么个感觉么?
另外,就是感受到这件事的意义。
图一:客户公司在由总经理率团参加交流日之后,即将从周一(8月13日)开始在公司内部分9次给全公司同事分享会议内容。本月31号,他们可是有15万平米的项目要开展。
图二、一家、两家、三家,不断得知更多的同行在筹备给同事们的分享: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交流日在给会议与展览业的同行证明:一场有价值的活动可以给我们所服务的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燎原的火种中,最重要的是榜样的力量。
那些发展态势非常好的项目团队都做什么?我从2018交流日分享者的发言中为大家解读了以下共性,在此分享:
- 他们花很多时间走访客户,深度了解需求;
- 他们给自己打造出了引领行业的能力:提炼概念、展示行业发展方向、为客户提供营销建议等。
- 通过展览之外的其他服务,他们在一年中有大量的时间和客户贴合在一起。
在本期,我从两位分享者的演讲中提炼了反应这些共性的相关语录:
陈烁 北京智合联创展览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13年在16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上,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开了一家未来的体验店,全渠道的概念在那一年被很多的企业和专家提出来,我们通过对综合信息的判断,认为全渠道必然是零售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一定要想出办法把这个概念落地,引导企业去了解一下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经过数十次的头脑风暴会和对展商资源的调动,我们的体验店终于搭建了起来。出了概念店以后,我们的中国零售业博览会的买手从37%,提升到了66%,次年的观众数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调查企业需求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力和坚持。每年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走访企业,走访的对象既有潜在的展商,也有我们的买手,连锁企业的零售餐饮和服务类的企业。对于大展商每年我们都会走访一次,对他们的需求有了连贯性,全面性的了解,一些知名大品牌,我们都已经走访了17年了。”
“及时的把市场的信息反馈给厂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市场信息的搜集上,我们把历年来到展会的买手分类,整理反馈,根据展商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和引导,包括对于他们在展览现场的商品的展示的内容和展示的方式。”
“从去年开始,中国特许加盟展,也进入到了全渠道的发展模式,我们搭建了一个盟享家线上平台,即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也可以减少厂商参展的盲目性。同时通过抓取积累用户的行为轨迹,赋予不同的标签,实现点对点,千人千面的精准对接。”
姚纪广 深圳市环悦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董事长
“每一个做工业展的人应该看到市场上应用端的变化,通过这些数据,奠定自己的底气和信心,我们只要用心的耕耘,一定会有收获的。”
“国际品牌来不来最根本的动力是来自于市场,现在整个中国市场占到了机场市场的四五十的水平,他们没有道理不来,但是你自己所打造的这个平台,是不是符合他们来应用,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新型的企业和新型的工厂是雨后春笋一样的,很多主题领域有很多的展都可以同时进行,但今天,如果团队还抱着以销售为核心的理念,我相信工业展,技术展都会步履艰难。”
“展会组织者对于活动能带来的核心价值的判断应该是比市场上的许多从业者看的更多一些,要做好一个工业展,你不可以只是单单的想卖机器这么一个概念,要帮助行业、企业消化和应对在“产业转移”、“工业4.0”“制造业发展2025”这个过程中过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也许是裁减和调整一些板块,并打造重要的相关元素。”
“多一些这样子的元素做的话,组织工作能力也需要相应改变,因此我们把佣金制改为了任务制。
市场的能力是要培养的,但是业务的能力不是在办公室里培养的,是在我们和企业的互动中培养的。”
“坚持品牌打造,是每一位都明白的道理。坚持特别的重要,同时也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去修正,如果你不根据市场的情况去修正,所有的打造都变成了一句空话。”
“我们所接触的阶层,有的时候并不停留在技术和采购的层面,也包括老板的层面,我们需要思考怎样能围绕老板做有影响力的活动。我们能够走多远,就看市场可以给我们提供多少的机会,市场是我们最重要的动力的源泉。”
对思想的影响是最长久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感谢那些带来影响的人:“感谢您-为行业传播最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