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9月13日,受励展IBTM项目组邀请,我在展会现场做了有关《如何基于受众的性格特点策划有吸引力的活动》的讲座。

 

 

为什么想对活动组织者分享这个话题?

如会后在接受[爱奇艺]采访时我所谈到:在我的感知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 “以人为本”的时代。需要活动组织者更加“以人为本”的原因很多:

  1.  首先,商业决定是人做的,高兴的客户才更愿意和我们长期合作;
  2.  此外,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对精神愉悦感的更高追求。
  3.  在正常的、供应充分的买方市场,采购决策总是在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的交织中产生的。
  4. 活动组织者都希望打造品牌影响力,而影响人的前提则是“懂得人”。

 

性格特点是人的根本特点。

不同的性格特点影响人们对一场活动的期望和感受;让他们在吸收信息、与人交往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偏好。能更好的理解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影响,就能更好的从“人”的层面满足客户的喜好。

 

市场上有许多的性格分析门派,如:

动物系:孔雀、老虎、猫头鹰、考拉;

色彩系:乐嘉所讲的红、黄、蓝、绿;

DISC系:根据不同性格的人呈现的行为特征;

4-D领导力体系中的:蓝、绿、橙、黄。

 

这几种的共同点都是把人按特点分为4大类,可以说都是基于卡尔.荣格的学术理论,只是不同的研究者又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了归纳。例如DISC侧重看人展现出来的行为(从上层看),而4—D更侧重看处理信息,对人对事的天生倾向(从底层看)。

 

无论用以上哪个理论体系,我认为都可以起到提醒我们增加对人的性格的敏感度的作用。

 

上周在IBTM展上的这50分钟的讲座,像是给参加者打造了一个可以专注体会[受众性格特点与活动策划]这1件事的时空。在这段时空:

 

 

1.大家给自己做了一个画像,知道了自己大体归于哪个性格类别;

 

 

2.通过讨论分享,理解了不同的性格类别的人最喜欢活动中有什么元素,最讨厌活动中的哪些现象。

 

 

举例来说:

D

席间,目标明确的高D同行表示,如果在活动中没有关于大画面和战略方向的话题,自己就觉得这个活动没有什么意义。

 

C

我的C特质很强:善于思考,对事情的因果寻求逻辑关系,注重流程管理。

 

如果让我去到一场流程管理混乱的活动,我会比较容易崩溃。如果听到演讲人讲的内容没有关于具体解答“How”的1,2,3,我会觉得没有内容。

 

如果让我一直处于社交环节,我也会感到需要独处会儿才能补充能量。

 

I

在现场,我也问到邮电国旅VIP客户部总经理刘毅, 问他去参加一个循规蹈矩,议程严谨形式严肃的活动感觉怎么样,高 I的刘总喜欢活跃有趣味,他表示遇到那样的活动会想逃出来。

 

S

而温婉的S则表示,在陌生环境中希望得到更多支持,最好有一些团体活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实人人心里都有D,I,S,C这4个空间,大小不同罢了,最突出的那一个成为我们最鲜明的特征。

 

3.带着新的视角,品读到原来一些打造出了强劲的品牌影响力,就是因为照顾好了不同的人的需求。

 

下面两幅来自C2创新大会的实景图,就体现活动如何分别照顾注重战略、逻辑的人与注重感性体验的人。

 

 

下届C2将于2019年5月22-24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值得观摩学习。

 

从漫画到拍照-改进的原点是[自我认知] 

在现场写出8个描述自己的形容词,写出的可能是神似自己的漫画。

 

如果希望给自己的性格特点拍一张更精细的照片,就可以通过更具体的测评来获得信息,从而:

1.理解性格如何影响了自己与人沟通的方式、追求目标的态度,会造成(或已经造成)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利用怎样的优势;

2.理解与各具性格特色的老板、平级、下级如何协作以及与身边的重要他人如何相处。

 

最近不少同行找赛诺迅做了自己与团队的测评,测评结果让同行们感到终于得到了[自我认知]。

 

当我们对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知不觉之间就提升了敏感度,能将他人的感受照顾的更好,让他人打开情感的大门。8月份,赛诺迅给同行也开设了[基于性格特点的销售沟通技巧],大家评价也是非常受用。

 

对所有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来说,对“人”多了解些,总是没错的。

愿我们基于更多的认知与理解,

把不同人的需求照顾得更好一些,

把人的不同需求照顾得更好一些,

愿您的活动更具品牌影响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