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深蓝数据总经理刘瑾在2018学习型会展组织者交流大会的分享,经授权发布于赛诺迅会展资讯,供同行学习。—此文为下篇
“用现有技术统计展会现场观众行为信息,可以帮主办方做一些非常有趣的分析,这一张图是一个室内的热力图:
这一张图非常的直观,一眼就可以看到人群在哪里分布。知道了观众在物理位置上的分布,再看一下时间上的分布:
每一个柱子代表了当天参观的人数,红色的部分代表了只是参观了一天,蓝色表示重复参展,紫色代表了参展商。了解了人群在时间上的分布,我们再看观众在各个展馆的分布,我们的展览很大,十几万平米,整个展期会来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传统的展会数据采集,观众注册,无法给主办方提供专业观众的“去向”观众究竟去了展馆的什么地方!不知道!
而现在,我们就可以非常客观全面评估一下各个馆的人群分布情况。
我再和大家探讨一个概念叫做“参观时长”。展会行业始终想为展商和观众做展会现场的“商务撮合”,但只有明确了买卖双方需求的前提下,我们才知道怎么样把他们配对,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或者双方需求不明确,“商务撮合”这个事情是很难做到的。而“参观时长”恰好可以用观众的实际行为展示出观众的需求和兴趣点。例如,在某个展馆,在某些展台,停留时间相对比较长的买家,会不会是一个相对高意向性的一个客户呢?这给了我们一个参考。
下面再展示一张重复参观的情况:
今天来参观,第二天继续参观。同时具体到了每一个场馆,比如说我去参观一个展,有可能第一天来了,第二天也来了,但是我只进了一号馆,没有进入二号馆,按照我们传统的观众注册以后留下来的信息,无法做更为精确化的分析,现在可以看到每一个展馆的重复率是怎么样的,这也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买家和展商的匹配程度。
这是一张“桑基图”,主要展现的是我们的买家在展馆里的实际的足迹,他的流动性是怎么样的。
最左面的三个柱子,代表了观众的入口,从不同的进口进来,观众进了什么馆,在哪一个馆里结束了他的参观,流动的线有粗也有细,这就代表了人流量的多和少,可以很全面和客观的向大家呈现,我们的买家从什么地方进来,去了什么地方,他们参观了什么场馆。
这一张图分析了展览品类方面的交互性,说的简单一些,买家对不同展览品类的兴趣度如何,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展览品类的市场关联度分析。图中颜色越是红的,就证明了这些品类间的关联和交叉性越强,黄色的是居中,绿色的关联性弱。这张图尤其适用于展览面积大且展示品类丰富的展会。
这一张图是观众在某一个展馆里的活动的路径,绿色箭头的是主要动线的图,让大家去了解,在同一个展馆里面不同的展位之间的互动的情况。
有这么多的流动,我们最后会提炼出来一张图,就好象是我们外出的时候先看一下路况,红色的线路代表人流量越多,黄色的是一般,绿色的是畅通。
通过现场观众实际的行为轨迹,主办方会真正了解到展会真正的亮点是在哪里。很多展会都会评选展馆里面最受买家欢迎的前十位的参展商是谁,那么通过观众的实际行为信息,就可以很容易反应出来,我们的观众究竟对什么品类、什么展商甚至什么展品感兴趣。这可以帮助我们的参展企业来客观了解现在的市场热度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市场未来是否有一些变化的趋势? 围绕这些做内容的话,会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现有客户。
这些展馆里的足迹,是告诉主办方,我们的买家的需求到底是在哪里,我们要深刻的了解这些足迹,然后看我们的服务是不是和需求相符合相匹配,只有在匹配的情况下,我们的展会才能吸引更多的行业人群参与。
刚才一直在讲观众的行动轨迹、参观时长,我始终觉得,只有在充分了解和理解这些指标的基础,主办方对观众精细化管理才具备可能,才能更好的为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商业撮合的能力,否则,“商业撮合”只是一句空话。
我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深蓝数据总经理刘瑾在2018学习型会展组织者交流大会的分享,经授权在赛诺迅会展资讯发表,供同行学习。
赛诺迅会展培训
会展业优质培训及交流活动提供者
点击链接了解近期开课计划
Tel:010-57467281;010-87227015
support@sinofastla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