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徐晶慧)
近年我国会展产业发展迅速,会展人才紧缺成为制约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会展教育培训机构的一拥而上,使有志从事会展行业的人员有如雾里看花,而从目前会展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来讲,“量”的递增并没有带来“质”的提升。
专业院校布局不均 会展人才难求局面待破解
作为从事会展教育多年的专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刘大可指出,目前我国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长三角地区院校过多,仅本科院校上海就8所、杭州5所;而北京仅有4所、天津3所,长三角布局过于密集会带来更大的就业竞争。另外目前会展生源主要来源于二类本科和三类本科,很少有一类本科。综合以上因素,造成了如今企业在会展专业人才的招聘上存在人才难求的局面。
会展专业在校应届毕业生小刘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自己参加的会展培训课程是学校组织的会展策划师,但只是把平时学的东西集中讲解一下,将来取得的会展策划师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她说,从事会展方面的工作除了本身的基本素质外还要讲究个方法,所以特别想在培训的时候得到实操方面的经验。但作为学生,面对名目繁多的培训课程不知如何辨别,更多情况下是学校让参加什么培训就参加,但是,培训加报名考试和教材费用,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英富曼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黎对此现象表示:高校在会展专业的学科设置上,偏向于理论性较多的传统教育,在实践上有所欠缺,这也造成了会展企业与会展专业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两难问题。在校企对接上,我们认为展览公司可以为实习生提供以下实践岗位:销售助理、市场助理、运营助理等;而学生也应该主动寻求这样的机会,提高自己对行业的认识和从业能力。
培训名目繁多 组织者价值观决定结果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现在会展培训市场存在名目繁多的课程,会展策划师证书、会展设计师证书等等让人眼花缭乱,让想通过培训提升自我能力的人无从下手,搞不清楚哪些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而有的课程组织不规范、内容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又把培训市场搅浑。
北京赛诺迅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MPI(国际会议专业人士协会)中国首位认证培训师马国宜从培训组织者的角度向记者介绍了怎样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培训。她指出,培训组织者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很大程度决定着培训结果。如果设立培训名目的出发点只为了获取收入,在过程中对内容及讲师人选疏于管理,最终结果会既不利于参与者,也不利于组织者。如果我们以“给参加者带来真正的帮助”为培训的出发点,并且对声誉比收入更珍视,那么则可能享有正面口碑。
从具体执行层面,培训的组织者必须对相关主题领域有深入理解,这样才能和授课者共同探讨课程内容,不是所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理论上都很过关,有时授课老师筹备的内容会有理论上的偏差,优秀的培训组织者应该能鉴别出疏漏,并和老师共同致力确保提供正确的知识体系。
对传授实战技能的培训师来说,最理想的是自己在业内最领先的公司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另外,讲有关立项、项目定位、发展、营销等课程的培训师最好自己接受过MBA之类系统的商业理论教育,这样理论框架才更客观更全面,减少以偏概全的情况。此外,对有经验的培训师来说,需要思索的不仅是什么内容有价值,还要考虑什么样的教学法会有利于受众对所听到的内容印象深刻、能在培训后执行。
马国宜坦言,在会议和展览行业传播实战技能,对培训师在实战经验、理论体系、概念提炼、表达能力和教学法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在此之上决定口碑的还有做这件事的出发点和价值观,这两项决定流程管理并影响最终结果。
(责任编辑:石兰)